近日,記者走進岳西縣溫泉鎮資福村,村口不遠處一座高大偉岸的雕像吸引著來往行人的目光。這是中共安徽省委首任書記王步文一家三口的雕塑,雕塑下方“薪火相傳”4個字分外醒目。
離開雕像,步行不到兩分鐘,小丘環抱下一座土黃色的老式民居映入眼簾,這里便是王步文故居。這位革命先烈在短短33年人生中歷經風雨、飽受磨難,卻矢志不渝投身革命,用碧血丹心譜寫了一曲紅色贊歌。
年少立志誓救國
王步文1898年出生于潛山縣衙前區資福寺(今岳西縣溫泉鎮資福村)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讀私塾。 1917年在衙前粹新高等小學讀書時,他開始接觸《新青年》等進步書刊,并組織了以團結同學、砥礪學業為宗旨的“樂群會”,經常與同學切磋學業,縱論國事。 1918年春,眼見許多貧困學生因學校擅增學雜費而輟學,王步文便帶領“樂群會”的同學與校長說理并進行斗爭,最終校長被迫辭職,貧寒學生得以返校繼續讀書,但王步文因此被校方開除。
同年秋,王步文到安慶求學。在這里,他進一步接觸進步思想,樹立了以改造社會為己任的遠大志向。在一篇題為《中國今日大病之安在》的作文中,他慷慨激昂地抒發了自己的抱負:“和民眾團結起來,趕走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挽救危若卵石的中國”,同時表明自己堅韌不拔的決心,“予決不以一敗而心冷,再敗而心灰,終必達其志而后已。 ”
1919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消息傳到安慶,王步文激動不已。他積極聯絡青年學生,組織罷課、游行示威等活動聲援正義。因在斗爭中表現出的堅決、勇敢與非凡的組織才能,王步文先后被選為安慶學生聯合會委員、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副會長,成為安徽省早期學生運動領導人之一。
關鍵詞:王步文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