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xrf8j"><ruby id="xrf8j"><mark id="xrf8j"></mark></ruby></td>
  1. <td id="xrf8j"></td>

  2. 當前位置:首頁 > 安慶生活 > 特產 > 正文

    天柱山糯米封缸酒的“前世今生”

    時間: 2019-03-15 15:52 來源: 潛山網 作者: 曹凱 瀏覽: 評論(0)

      成年芳香的糯米封缸酒是家鄉老百姓家家戶戶逢年過節必備的。天柱山盛產此酒至今沒人能說出它的年頭,但它猶如一種地域文化深深地鐫刻在老百姓的心頭,清純無比、濃郁深厚。

      在我很小的時候,記得縣里有一家國營釀酒廠,每天上學那里是必經之地。父親也愛喝點酒,但那時家里很困難,只有到了春節或是家里來了重要的客人,才買回一點幾毛錢一斤的紅薯干釀成的白酒。也許是那種酒的度數太高,不適合招待所到的客人,所以父親偶爾也買回一瓶香甜纏綿的糯米封缸酒。正是從那時開始,我對糯米封缸酒有了難忘的印記。

      一座高大的煙囪常年飄著一種濃白的煙,著實叫人有些生厭。那時好像還沒有“環保”這一說法,自然也就把那些本不屬自然的現象視為自然了。剛剛出鍋的酒糟,散發出濃烈刺鼻的味道,工人們也許是喜愛或是習慣了,居然沒有一個人戴口罩,依舊笑聲朗朗的赤膊揮鏟。厚厚的熱騰騰的白霧讓人面對面的見不到面孔。每次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和我的小伙伴總是忍不住要站在那里看好久,盡管工人師傅常常是黑著面吼著驅趕我們這群小皮猴,但我們依然厚著臉皮就是不走。每次說起兒時的那些往事,同行們總愛風趣的笑我:怪不得你能喝酒,原來你是從小練就的“童子功”哦!

      工業化生產的酒廠一直伴隨著我少年和青年時代的記憶,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且價廉物美的糯米封缸酒,也早已浸潤在天柱山下每一戶農家的餐桌上。對它的悄然消失,我不僅只是惋惜,更多的是對那個年代以及它自身久遠歷史的追憶……

      據老人們說,當地農家人自產封缸酒起源于明代,那時人們終年勞作,到了豐收的年景就將剩余的糧食用來釀酒,以此體現農家女人們的聰穎和對男人們的體貼,當然更能彰顯漢子們豪飲芳香與甜爽后的粗獷。我也常想,《水滸傳》里的武松景陽岡上打虎,是說他之前喝了八大碗酒,憑著酒性取勝的,假想他當時喝的是高度白酒,八碗足有四斤,別說打虎了,恐怕連站起來都難。所以,孤家自猜,武松當年喝的那八大碗酒興許就是當地農家自釀的米制封缸酒。還有史料記載,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時祭拜天柱山,并封其為“南岳”,后為隋文帝詔廢,故被人們尊為“古南岳”。依據史料畫像所繪,他雙手高舉酒樽于頭頂、虔誠祭拜,樽中所盛何物?想必也許是他自帶的皇家御酒或是當地釀造的封缸酒?因為,那個年代白酒可能還沒有問世吧。

      的確,中華民族酒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域,不同特色,都不同程度地融進了那里的歷史氣息。天柱山人釀制糯米封缸酒究竟始于何代,還真的沒有一種確切的說法。我曾想,它可否真的與漢武帝拜祭天柱山有一種地域氣息上的牽連:或是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等著名文豪游歷天柱山、夜視石牛古洞時可曾以此酒來壯膽;還有當年左慈在煉丹湖畔久居山洞精煉丹術,可否用以此酒來驅寒;西關寨上劉元領兵扎寨,抵抗倭寇可曾煮以此酒論英雄?

      其實,這些只是蕩際云間的一片遐想,但我實實在在的知道,如今的天柱山糯米封缸酒是專業種植的圓粒紅殼糯米加上清醇的天柱山泉,經六道生產工序而成。雖遠離鬧市、靜謐山野,安落在天柱山懷中的茶莊村,可誰知,它卻匯集了一代有一代天柱山人的聰慧、淳樸與善良,吸納了祖祖輩輩天柱山人的精神營養與內在的秉性。

      周邊諸多地域的生產技藝也在70多歲的老經理涂修應的四方求索中集于一身;內含18種氨基酸和較高含量的鋅更是它獲得百姓喜愛與親睞的置身法寶。“老修牌”糯米封缸酒擁有了安徽省著名商標;成為了市級龍頭企業;享有了安徽省優秀民營企業和安徽省旅游商品生產示范企業等多項殊榮。

      人們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卻想說,是這里勤勞的先輩們為我們創造出秀美的山、至圣的水。它高綿渾厚,回味悠長!

    責任編輯:李紅
    91无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