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說:中國古代許多大文豪、大詩人都曾希望在天柱山安家、安度晚年。詩人李白只是在江上路過時遠遠地看了看天柱山,便立即把它選為自己的歸宿地。蘇東坡想在天柱山安家的愿望比李白還要強烈的多,而相看靈禿無歸計,一夢東南即自羞!在舒州當過通判的王安石,多次暢游過天柱山,后來雖然宦跡處處,卻怎么也丟不下這座山。黃庭堅此后總是口口聲聲“吾家潛山,實為名山之福地”,這個江西的老表也把潛山當做了自己的家。
天柱大峽谷桃源湖
青山只在古城隅,萬昊歸來卜筑居。但他們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終老之計”。外地人亦如此,更何況土生土長的天柱山游子!
野性堪如此,潛山歸去來。
在體驗天柱大峽谷和九曲河沖浪后,爬完天柱山下山,在茶莊停車場出來50米后左拐,下行至仙桃湖,沿著湖邊漫步,也不知是山繞著水,還是水繞著山,水中落滿山的倒影,而天柱群峰也因水添了幾分秀美。仙桃湖上有一小島上,清風徐來,水聲欸乃,閑走在廊橋上,“閱山居”三個字映入眼簾。
走進閱山居,是到了家的感覺,主人的一聲濃厚的鄉音招呼,把心從遠在天涯海角就收回到了家里。無論是山的那邊飄來婉轉的山歌,還是那是采茶姑娘歡快的調子,一切都勾回了兒時的記憶,白色的墻壁、散發古意的沙發茶幾,滿滿是山居的潔凈和樸素,小橋流水,花草盆載,古典的建筑和統一格調的休閑設施,簡單、幽靜而雅致,保留了徽州鄉村建筑的古風?;掖u灰瓦,方正立柱,仿古窗子,淺黑的廊檐下懸掛著一盞盞馬燈和古色古香的燈籠??头颗R湖而建,每座屋頂均以馬頭墻相隔,遠望仿佛是一個久遠樸舊的古村。
走進閱山居,體驗到了媽媽的味道。主人已經備好可口的家鄉菜,雨后的春筍炒臘肉、大椒煎土雞蛋、可口的小河魚、山粉圓子、蓮花姜、手工掛面燉茅草菇、再來一個水萩粑,一邊吃著,一邊欣賞著家鄉的黃梅戲,心情與風景映襯的剛剛好。吃完特色的媽媽菜,再來一場篝火晚會吧!泡一杯劍毫、磕著瓜蔞、吃著山野的燒烤。這時來一碗爽滑的炒米簡直是絕妙的享受。而我更愛這白花花的炒米,脆格格、甜絲絲,直入心脾。
走進閱山居,放飛著自己的心情。心情如紙鳶般輕快,粼粼的水波,輕輕撥動我的心弦。心也就在那一剎那醉了!小島的日落美得讓人心動,一抹晚霞,裝點恰好,暗金色的霞光勾勒出遠遠的深黛色地平線。在這里,可以坐擁港灣守侯日落,可以薄曦山頭期待黎明。城市的繁華掩不住躁動的膚淺,這里的寧靜展示著別樣的溫柔。遠離了都市的喧囂,走近山野,接接地氣,滌蕩心中的塵埃,凈化我們的靈魂,找尋逝去的純真。
走進閱山居,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在這里,一個山寨、一個小湖、一段廊橋、一棵古樹,一幅字畫、每一個文化遺存,都承載著鄉村的歷史和文化記憶。在親近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樹木與鳥獸蟲魚的過程中,與自然、土地、鄉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我們也尋找到了自己的“心靈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