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冬季森林彌漫的寂靜沉默氣氛之中,護林員踏在厚厚落葉上行走的腳步聲逐漸消散。經過一段路程之后,彼得·沃萊本(Peter Wohlleben)找到了他此行所要尋找的東西:一對高聳入云的山毛櫸樹。他抬頭仰望,發現兩棵樹光禿禿的樹冠呈現黑色,仿佛要一直延伸到灰色的天空中一般。他告訴我們:“這兩棵樹是朋友。你看到他們粗壯的樹枝是如何向相反方向生長的了嗎?那是因為他們不想擋住自己伙伴的陽光。”
接下來他要帶我們去看另一棵樹齡更老的山毛櫸,從而展示樹木是如何與人一樣隨著衰老而出現皺紋。在離開之前他補充道:“有時候,像這樣的兩棵樹會出現樹根盤結交錯在一起的情況。他們的樹根連接太過緊密,以至于一根樹木死亡后另一根也會跟著死亡。”
沃萊本先生今年 51 歲,是一位資歷非常老的護林員。他穿著顏色柔和的綠色制服,肢體動作僵硬。這使他看起來就像是森林中一棵被自己守護了很久的山毛櫸樹一樣。在德國的文化意識中,森林一直擁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童話故事、20 世紀哲學、納粹意識形態還是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誕生,這里面都能找到森林的影子。近期這位護林員在德國出版了一本書,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沃萊本先生對森林的熱愛可以追溯到幼兒時代。那時,他養了蜘蛛和烏龜做寵物。高中時期,老師給他描繪了世界生態在未來要面對的悲慘局面。受此影響,他決定把幫助世界改善生態和保護森林作為自己的使命。
沃萊本先生寫了一本書,名為《樹木的隱秘生活:他們能感受什么,他們如何交流——來自秘密世界的發現》(“The Hidden Life of Trees: What They Feel, How They Communicate — Discoveries From a Secret World”)。去年五月該書出版之后,銷量竟然出人意料的火爆。憑借這本書,德國的森林又一次出盡風頭,回歸到公眾視野的中心位置。自從這本書去年第一次登上暢銷書排行榜之后,沃萊本先生就一直忙于接受媒體采訪,而不太有時間照顧森林中的樹木。他想要重塑樹木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沃萊本先生說,當代社會傾向于把樹木看作是“有機機器人”,認為他們存在的目的就是釋放氧氣并為人類提供木材。
通過展示科學研究成果和高度擬人化視角下的自身觀察結論,務實的沃萊本先生告訴我們森林中的樹木也是有社交生活的。植物學家很早之前就知道這個“新聞”,但是讀者和脫口秀節目的觀眾聽聞之后還是興奮不已。沃萊本先生表示,樹木會數數、學習和記憶,能照顧周圍生病的同伴。樹木之間存在真菌網絡,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樹聯網”(Wood Wide Web)。通過真菌網絡傳遞電信號,樹木能就危險情況向彼此發出警示。有的樹木很久之前就被人類砍斷,只留下一個樹樁。其他樹木能通過根系向古老的樹樁輸送糖溶液,保證他們生存幾個世紀之久。人們目前還不知道這一現象為什么會發生。
著名脫口秀節目主持人馬庫斯·蘭茨(Markus Lanz)在郵件中說:“他的書永久性地改變了我看待森林的方式。每當我在美麗的樹木之間行走時,我就會想起他書中的內容。”